特色农业网

欢迎访问特色农业网

特色农业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轻工产业

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存制度性因素 增长方式需转变

时间:2009-12-31 来源:  作者:
    2009中国经验:增长改革

  继续我们《2009中国经验》的系列报道。在一年前,华尔街风暴刮起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曾经说过一句话,雷曼兄弟破产后的世界已经不是以前的世界了。他的意思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再也难以为继。

  面对这场严峻挑战,如果说保增长、扩内需是我们开出的急救药,我们还开出了一副长效药,希望能让中国经济强筋壮骨,那就是调结构。一年时间过去,这副药方的疗效到底怎么样?我们就先到出口加工基地东莞去看看。

    应对严峻挑战,“腾笼换鸟”效果如何

  已经在东莞从事了六年来料加工的黄永贤刚刚推出了自己的首饰制品,实现了从来料加工到自主设计的转型。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今年这家企业出口总额1524万美元,同比增长10倍,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1.1倍。

  黄永贤:“三来一补,所有赚的利润只是加工费,那个加工费很少了相对。现在变为三资企业,在内销方面是建立自己品牌的。所以在利润上,增值税马上增加。”

  今年在广东省像黄永贤一样,实现成功转型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0家。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省交出的是GDP同比增长9.2%的成绩单。这对于一年前的广东来说,简直难以想象。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融危机爆发时,广东省的三来一补企业有2万多家倒闭,黄永贤的企业也险些停业。

  黄永贤:“下降了40%左右,那个订单。很多同行业已经可以说倒闭,小的企业都倒闭了。”

  实际上,当时比企业倒闭更糟糕的,是危机暴露出来的经济的严重失衡状况。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依赖第二产业。而从第二产业的构成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加工能力过剩,且竞争力不强,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的控制能力极低。

  问题在珠三角似乎更加严峻。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依靠沿海开放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借助于数量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30年间以年增长20%的速度飞速增长。但是依靠消耗大量劳动力和土地的粗放式增长,其弊端渐渐显现。

  东莞书记:“三来一补企业最大的特点它就是设计、研发、销售和市场都在外,两头在外,那么中间环节就放在东莞这是生产的那部分,用人多,耗能多,这个附加值低。”

  嘉宝莉:“整个产业链还是以这种加工型为主,那么这种产业结构的话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真的是高能耗高污染,包括对资源的牺牲支撑起来的。”

  2008年,中央提出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技术水平低,产能落后,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实现产业升级转移。这个被称之为“腾笼换鸟”的调整思路,引发了广泛质疑。有媒体不客气的指出,这样的调整将会把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变成一座座空城,使中国保八的目标毁于一旦。美国《时代》周刊刊登文章《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不再坚挺》,给出了“中国崩溃论”式的结论,认为中国难以有经济核心,以继续其奇迹。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

  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产业结构失衡是多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经济学家们开出的处方不计其数,但一直收效甚微。30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给中国带来了年平均9.8%的高速增长。这种模式早就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唇齿相依,要摒弃绝非易事。

  王一鸣:“回避不了一个制度性因素,就是我们说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为什么?它的这个增值值这种效应非常明显。你搞一个钢铁项目,大钢铁项目,GDP马上上去,财政收入马上上去,不仅会带来GDP的迅速的增长,还会带来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所以这也引发了地方政府这种大量的巨大的热情。”

  早在2004年,刘志庚调任东莞,出任市长之时,就已经注意到了东莞市结构失衡的问题。但是此后的4年间,改革一直难以真正推行下去。曾经有人用壮士断腕和刮骨疗毒来形容调整的艰难。

  东莞书记:“东莞的发展得益于目前这种产业结构,大家都沉浸在,这个非常满足于这个现状当中。我们提出来的时候,我们有些干部也还说,现在多好,你为什么要去调它呢?”

  “好好的,你看一个,整个那么繁荣,那么多人在东莞,我们的房租、房子、店铺都有人出租,老百姓有稳定收入,你有什么不好你去调它干吗呢?”

  在经济学家看来是经济危机,让人们不得不最终接受了结构调整。多年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能源土地等资源供给等矛盾,在这次危机中被加倍放大,引起了从中央高层到市井百姓前所未有的关注。

  长沙市长:“我们不一定要去追求那些GDP,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为长远发展增加后进的事情。” 

  王一鸣:“我们说一定是一次战略性调整,为什么?它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经济走过了过去的30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30年,我们能不能延续这种高速增长,我们能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这就是这一轮结构调整的意义。”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钢铁占了世界消耗总量的25%,消耗的水泥量占了世界消耗水泥消耗量的40%,消耗的煤炭超过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5%,是个不折不扣的能源消耗大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连续二十年GDP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显得尤为明显。在刘惠森的记忆中,每星期停两天电,已经是很多年的惯例。

  刘惠森:“要限电。特别是工业企业不给,不给用电,好象我们比较没问题,我们做装备的,停电还可以上螺丝,很多用电就没办法了。我们已经算好了,每星期停两天,听说佛山,上面江浙一带每星期是开三停四。就是因为没有电。”

  在这张图上,广东省几个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区域,11年来几乎被代表工业建设用地的红色完全吞噬。这是摄影师韦洪兴于1985拍摄的深圳田面村的画面,这是2000年他在同一地方拍摄的画面,这一张则是2008年拍摄的田面村。

  韦洪兴:“整个深圳建设速度太快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一下子高楼大厦哗哗地起来了。”

  姚景源:“我们30年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现在我们走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甚至你到一个县里,你都会听到他们在讲,我们这里需要是土地的指标,我们这里用地不足。”

  细心的人们发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来势汹汹,丝毫不亚于经济增长的速度。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8%,到2003年损失比例提高到了15%,2006年酸雨覆盖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全国每年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圈,高污染高能耗的背后是与不相匹配的低产出。在中国的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

  东莞书记:“现在我们东莞的工业总产值那么是6000亿左右,但是你一个华为,就一家企业,今年他们的销售值大概要200多亿美金,华为它一个企业就抵得上东莞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我们现在结构不调整,不引进一些有规模的有技术含量,而且耗能相对低的,东莞就是没有前途的。”

  2008年年底,中国政府再次重申把结构调整作为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中央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3700亿被用于经济结构调整,占比达到4%。随后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核心目标就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工作。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再次谈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温家宝:“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常说的,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地区结构、积累与消费的结构。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尽管2009年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已无悬念,但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减排压力增大等等一系列深层次发展矛盾仍然困扰着中国经济。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经济结构上,用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方式来保增长,不仅旧病难除,还会错过这次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那么,中国经济如何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需合理转变,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在2009年的中国经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年初金融危机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压力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无自主品牌、无核心技术、无销售渠道的三无企业,海外消费市场萎缩让它们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同样的,对中国经济来说,持续扩散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仅是增长速度,更是一些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难以找到出路,但这场调结构的攻坚战如何才能跨过一道道门槛呢?

  对于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多年从事电子产品来料加工的陈麟趾,至今都没有打算参与其中。

  “不知道怎么做,现在出口又没有得做了,你搞内销也找不到市场,问题就是这样。”

  记者:“担心在国内,难以打开国内的市场?”

  “是啊。”

  记者:“你们目前在国内游这种销售的途径吗?”

  “没有,我们就是没有。”

  记者:“有自己的品牌吗?”

  “没有,我们这种厂没有的,我们加工厂嘛,一般替别人加工的嘛。”

  记者:“有自己搞科研、搞研究的部门吗?”

  “没有,一般都没有的,我们这个厂。”

  记者:“那如果地方要坚持进行这样的调整,你怎么办呢?”

  “调整就是可能不做。”

  记者:“不干了。”

  “你推出来那个产品,能不能销得出去,那个风险很大的。”

  按照结构调整的计划,广东省将淘汰单纯依靠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加工贸易,从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产业链高端转移。可是现实是长期以来,不少人习惯了传统贴牌代工生产,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基础薄弱,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进行调整。

  镇长:“1/3企业他们是很主动要求去转型的,有1/3的是一种观望的态度,有1/3的就可能对于这种情况呢,他们就没有想到要去转型。”

  “为什么广东省的产业升级,有很多企业不积极,因为大家明白,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动作,只要他算得过帐,觉得还可以过下去,他们宁愿是生产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升级转型。”

  2008年,东莞市至少有上百家企业选择了黯然离去。在现行财税体制下,中央、省、市、镇参与税收分成,而村组没有直接得益。村集体的收入主要依靠从企业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用,企业走了,对村民来说,损失的是真金白银的房租。

  记者:“租金减少了多少?”

  村民:“大概是5%到8%左右。”

  记者:“是什么样的数额?”

  村民:“整个村来说减少一百多万,130多万。”

  12月24日,东莞市今年的最新经济指标出炉。全年GDP增长5.3%,远低于前几年20%的增速。不过,增速放缓早在决策者们的预料当中。

  东莞书记:“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就老百姓甚至一些干部都是在骂你的。我们要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利益暂时的减少, 要忍得住社会上对你的非议,要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因为东莞太高速了,不可能永远这样增长下去。按我的话来说就像一趟高速的列车已经奔跑了30年了,你不放缓速度好好检修一下,给它加油,你以后怎么来继续加快发展?”

  在刘志庚看来,结构调整犹如凤凰涅磐,阵痛过后才现重生之美。

  记者:“您从来没有担心过这样一个调整一个尝试可能会失败?”

  东莞书记:“我没有考虑我的仕途问题,我真是实事求是跟你说。”

  记者:“您是真诚说的这个话?”

  刘书记:“我真诚,非常真诚。我已经在这里当一把手,这个责任就已经落到我身上,那我就要推动这个事。”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用于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以贴息方式,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作为推动改革的配套措施。东莞市制定了推进加工贸易转型,支持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利益协调等一系列政策。市财政拨出2.35亿元,对经济实力较弱的285个村给予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费用补贴,并设立专项资金60个亿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去年刘惠森申报的一个省科技创新项目,就意外得到了来自于省市两级的资金扶持。

  刘惠森:“省政府给我们支持1.5个亿研发投入,而东莞市政府也1:1配套,这也是我应该说对民营企业一个非常震撼的支持。”

  记者:“3个亿?

  刘惠森:“3个亿,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把我们整个项目投入6个多亿嘛,足足缩短了两三年。”

  东莞书记:“东莞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完全靠财力的,我这个60亿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用完我也很着急,也想快点用出去,但是产业结构调整,调整里边本身就要扶优扶强才能调,很多企业也享受不了我这个政策的。但是他看到你政府这种决心,看到你政府的方向,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就像总理说的信心比黄金都还重要。”

  政府扶持给了企业,增加技改投资的信心。2009年,广东省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4倍,这家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五年前研发投入不足一千万,但是今年已经接近了九千万。企业的很多新产品质量标准,甚至已经优于国内和国际标准。

  嘉宝莉:“代价第一是花钱,要花钱投入,那么主要是在从选择原材料,肯定要比一般的所谓的不环保或者说环保指数低的材料要高,第二个在技术研发方面,要不断去克服,去创新,甚至在生产过程当中,怎么排污,怎么能够做到更好地污染小的效果,这些都通过技术来完成的。”

  2009年广东省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底的46.9%提高到52.7%,自主设计经营外资企业比例从23.56%提高到28.92%,加工贸易企业海内外注册品牌数量增加了610个。前11个月,企业与内地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签订合作项目近两万个。

  “调整结构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思维应该拓展更开阔的空间,我们要更多的合作,比如说,我们最近和广东的OEM贴牌的一家玩具企业,一起来寻求新的模式,然后就把我们的一个新的动漫作品和它的玩具很好的结合起来。”

  在迎战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国亮出的经济数据让国际社会惊叹不已。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而与此形成对应的是,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预计降幅达到5%,对于中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美国《时代周刊》毫不吝啬的用“绿色突围”这个词给予评价。

  温家宝:“我们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就是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半小时观察:均衡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

  这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如果我们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往往都会打破旧有模式和格局,催生出新的科技手段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为世界经济步入下一轮繁荣创造条件。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做好当前的事,继续巩固经济回暖的势头;另一方面又要筹划未来的事,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还包括了市场、价格、投融资、资源配置以及政府监管体制等各个方面,只有形成了更完备更合理的经济结构,中国经济才会持续均衡发展。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